首页

优美之家夫妻主

时间:2025-05-26 05:45:19 作者:102岁医生分享活到100岁的7个长寿习惯:原来这么简单! 浏览量:59005

  追求健康长寿,成为一名“百岁老人”是很多人的梦想。然而,对于如何才能成为一名“百岁老人”,大多数人知之甚少。一位102岁的医生曾在接受采访时,分享了自己活到100岁的7个长寿习惯,看完才发现原来这么简单,很多人却没做到!

  这位医生名叫约翰・沙芬伯格(John Scharffenberg),1923年12月出生于中国上海,现年102岁。他既是一位医生,也是公共卫生专家和营养学家。

  约翰・沙芬伯格1948年毕业于美国洛马林达大学医学院,学业方向为预防医学;1956年从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公共卫生硕士专业毕业。作为洛马林达大学营养学教授,他执教超过60年,研究方向涵盖营养学、慢性病预防及健康长寿等。

  现年102岁的他依然活力四射、步履轻盈、身板挺直、说话思维清晰、没有慢性病。谈及长寿,他表示自己从不依靠高科技医疗、不依靠奇迹药物,而是主张7个朴素的生活习惯。

  01“少吃一点,对身体好”

  约翰・沙芬伯格教授提倡“限时饮食”,即在一天中特定时间段内进食,其余时间不吃东西。

  他介绍,自己每天只吃两顿饭(早饭和午饭),不吃晚餐。他发现,这样身体会变得更加轻盈,早晨醒来也更有精神。同时,肠胃得到更多的休息时间,而减少消化负担可提升身体修复能力。

  不过,这样的饮食方式可能并不适合大多数人。对于大多数人而言,能做到的是,晚餐或许可以尽量早点吃。

  2024年,北京协和医学院、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南华大学衡阳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发表一项研究发现:限时饮食有助于抗衰老,晚饭尽量在5点前吃完,这样免疫系统会更年轻,肠道菌群的组成也更年轻。

  02“不吃加工食品”

  约翰・沙芬伯格教授不吃肉,但他不是素食主义者。他喝牛奶和其他乳制品,吃鸡蛋和植物性食物。他日常更喜欢吃水果,但他避免食用高糖水果。

  他建议,不要食用加工食品(通常都是高糖、高脂、高热量的食品。典型代表有:各种含糖饮料、蛋糕、薯片、糖果、汉堡等)。2021年发表在《美国心脏病学会杂志》上的一项研究分析也指出,经常吃“超加工食品”,会增加心血管病风险,每天吃得越多越危险。

  03“坚持运动是长寿的基石”

  约翰・沙芬伯格教授说,运动是长寿的基石之一。中年时期(40-70岁)适量运动对于预防老年疾病尤为关键。他本人非常热爱锻炼,喜欢在户外工作。如今,他依然通过步行来锻炼(尽管他说这样锻炼得不够)。

  对于普通人来说,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成人最好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身体活动,或75分钟的高强度身体活动。04“规律作息比你想象的更重要”

  约翰・沙芬伯格教授本人的作息非常规律,他认为,充足的睡眠有助于身体细胞的修复,维持体内激素平衡,并增强免疫力。

  他晚上8-9点睡觉,凌晨4点起床,保证7-8小时睡眠。他说,早睡早起能带来更好的身心状态。

  05“尽量远离生活中的‘慢性毒药’”

  约翰・沙芬伯格教授特别提醒,要避免吸烟、饮酒、久坐、肥胖、过量糖摄入、高血压、高胆固醇。这些看似普通且“舒服”的习惯,其实都在慢慢影响我们的寿命,他把它们比作生活中的“慢性毒药”。

  他明确反对吸烟酗酒,认为二者是明确的致癌因素。06“长期过大的压力会加速衰老”

  约翰・沙芬伯格教授指出,过大的压力会对寿命造成影响,压力会加速人体端粒缩短。可以尝试通过冥想、户外活动缓解压力。

  现实生活中,有些人突然遭受重大事件或压力倍增时,可能出现一夜白头的现象,就是这个道理。

  07“维持良好的心态,积极社交”

  约翰・沙芬伯格教授还提到,积极社交,与家人朋友保持联系,维持良好心态;终身学习,阅读和学习新技能,这些都可以延缓认知衰退,预防老年痴呆。

  来源:人民日报微信、健康时报微信

  (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京津冀“一核两翼”格局日渐清晰 百姓幸福感不断增强

创办18年来,北京香山论坛一向重视为各国提供平等对话、集体发声的平台,从与会嘉宾上看,本届论坛进一步扩大了发展中国家的参与度。

“文旅中国探索计划第二季”活动开启 中国星双旗舰正式上市

李德伦音乐基金会主席李燕表示,基金会每年从中国及全球其他地方邀请杰出音乐家和新生代音乐人才来多伦多参与指挥、演奏或讲学。基金会希望通过“中西汇粹”新年音乐会推动中西方音乐艺术交流,为海外华人艺术家和青少年音乐人才搭建国际舞台,同时促进多元文化融合,增进社区各族裔团结与交流。该基金会也呼吁更多企业、机构及个人支持高水平的文化艺术活动,为音乐文化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双11”广州海关监管验放跨境电商进口清单超739万票

近日,德国总理朔尔茨率团访华。在日益复杂的地缘政治环境下,欧洲与中国如何进一步夯实对话基础?德国汉学家如何看待所谓的“中国威胁论”?近日,德国汉学家、哥廷根大学东亚文学与文化荣休教授施寒微(Helwig Schmidt-Glintzer)在“东西问·中外对话”中表示,欧洲对中国存在误解,事实上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中国都不像欧洲人想的那样千篇一律。因此欧洲必须加深对中国的了解,他们的社会也必须进一步发展自己的”中国观”。

告别“面试恐惧症” AI面试舱亮相中国高等教育博览会

该论文介绍,白矮星是中低质量恒星(如太阳)的最后一个演化阶段,编号为WD 0032-317的天体是一个炽热的低质量白矮星,它在2000年代初被观察到,天文学家认为它是一个双白矮星系统的一部分。而褐矮星是一种质量介于恒星和气态巨行星之间的天体,它们与巨行星有类似的大气,但相比巨行星更容易直接观察到,因此是很好的气态巨行星类比对象。

加拿大小伙夏日呼:我想在呼和浩特度过余生

以海鲜为主食材,以原生态烹调为主技艺,突出“野”“活”“鲜”。从洞头诸多海鲜食材中选取十二个主材,包括:虾姑、水潺、黄鱼、虾、蟹、笠贝、鲈鱼、墨鱼、带鱼、海蜇、紫菜、羊栖菜等,用传统渔家烹饪方式做成十大热菜,十大冷盘及十大小吃,总括曰:百岛十二鲜。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